查看: 519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阻抗偏高到60~65欧姆有什么危害(中)

[复制链接] qrcode

4

主题

4

帖子

14

积分

新手上路

Rank: 1

积分
14
楼主
跳转到指定楼层
发表于 2016-2-1 11:48 AM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接着上期文章《阻抗偏高到60~65欧姆有什么危害(上)》的话题,为什么在没有端接措施的情况
下,主线段阻抗较高会导致过冲很厉害呢?大家应该都知道,过冲厉害的原因肯定是信号反射比较
厉害,造成信号反射的原因无非就是阻抗不匹配了。上期的仿真实例中,造成反射比较厉害的原因
就是驱动器的输出阻抗和与之相连的传输线阻抗不匹配。我们来扫描一下驱动器的输出阻抗,搭建
如下拓扑结构:


图1

驱动模型和上期选用的一样,这次我们在驱动端加载一个上升沿,扫描中间一段传输线,得到的波
形如下图2所示:


图2
由上图2知,当传输线阻抗取35欧姆的时候,电压幅值一开始就达到1.5V左右,反射很小,说明
此时传输线的阻抗与驱动器的输出阻抗是近似匹配的。当我们的主线段阻抗偏高到60至65欧姆
时,几乎与驱动器的输出阻抗相差一倍,阻抗匹配相差这么多,信号的反射比较严重也就不足
为怪了。

2、 从损耗角度分析

在PCB的叠层确定之后,我们控阻抗的主要手段就是调节线宽了。布线时,有时往往会出现布
线空间不足的问题,很多工程师会选择走细线。走细线会使得阻抗偏高,且PCB生产制造难度
加大,我想很少有工程师从损耗的角度考虑走细线对信号的影响吧,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,
线宽变窄对信号的损耗到底有什么影响。

我们分别看看微带线和带状线在线宽变细的情况下,损耗的情况。叠层如下:

图3
我们还是研究阻抗是40,50,60,65欧姆的时候传输线所对应的损耗差异。在以上叠层下,这
四种阻抗下,微带线对应的线宽分别是9.5mil,6.2mil,4mil,3.2mil。
在端口阻抗都是50欧姆的条件下,扫描这四种线宽所对应传输线在线长为5inch条件下的S
参数。得到传输线的插损与回损如下图4所示:



图4
图3所对应的叠层下,阻抗是40,50,60,65欧姆的时候,带状线所对应的线宽分别是10mil,
7mil,4.5mil,3.4mil。同样,我们默认传输线端口阻抗是50欧姆,扫描通道S参数,得到
的插损与回损曲线分别如图5示:


图5
和我们预想的一样,四种线宽对应插损和回损都是有差异的,线宽越细,对应的插损越小,
回损越大。插损反映的是传输到终端能量与总输入能量之比,回损反映的是反射能量和输入
能量之比,那么,导致能量没有被完全传输过去的原因,是因为能量被反射到源端,还是能
量被通道消耗掉了呢?
原来,上图中的S参数在扫描的时候都做了端口归一化处理,就是在扫描的时候默认端口阻
抗都是50欧姆,现在我们扫描的时候改变一下端口的阻抗,使其与被扫描传输线阻抗一致,
我们再来看看通道插损与回损的情况,微带线损耗如下图6示:


图6
带状线在端口阻抗与传输线阻抗一致的时候,插损与回损曲线如下图7示:



图7
由上图可知,在端口阻抗匹配的情况下,通道的插损与回损曲线差异没有那么大。对于插
损来说,带状线与我们想象的一样,线宽越细,损耗越大,但是微带线就没有那么明显。
作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也是正常的,因为传输线损耗是导体损耗与介质损耗的综合作用,
一般情况下是介质损耗占主导作用。微带线和带状线结构不一样,带状线电磁场分布在两
个参考层之间,相对较稳定。微带线电磁场有部分分布在空气中,电磁场分布与导体形状
也有一定关系,情况比较复杂,由于篇幅关系,这里就不再做深入的分析。

本文简单分析了线宽发生变化时,传输线的损耗情况,可以发现:线宽变化对阻抗的影响
比对损耗的影响要大得多,我们应重点关注阻抗不匹配对信号所带来的损害,至于损耗,
一般在传输通道很长,速率很高的串行通道中才考虑。解决信号的损耗问题,我们的着眼
点也通常在使用DF值更小的板材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